央广财评|“新三样”产品出口扩大 中国外贸提质效果显著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我国外贸规模继续向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贸易额保持增长……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巩固。
1-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人民币,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外贸发展积极因素的不断增多,11月,进出口总值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月度增速由0.9%进一步提升至1.2%。其中,在进口额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出口额同比增长1.7%,实现今年4月以来首次正增长,贸易顺差扩大5.5%,显示了四季度我国外贸发展的较强韧性。
在总体规模稳中有进的同时,外贸结构也持续呈现积极变化,机电、高新技术等重点产品进出口数据表现亮眼。1-11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2.8%,保持增长趋势,占出口总值比重提高为58.6%。其中,手机8852.5亿元,增长3.3%;汽车6529.2亿元,增长79.6%……“新三样”产品出口扩大,出口优势不断巩固,贸易竞争力不断提高,新动能助推外贸高质量发展。
在政策支持下,民营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为中国外贸保稳提质注入新动能。1-11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1%,占我外贸总值的53.3%,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进一步凸显民营外贸主体的活力和支撑力。

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新兴市场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也是我国前11个月外贸数据中的亮点。1-11月,我国与欧盟、美国仍然保持高贸易总值,与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贸易总值增长0.1%,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增长2.6%……市场布局更趋均衡,为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扎实支撑。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势头不稳,世贸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可能仅微增0.8%。中国外贸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离不开一系列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政策的快速落地,离不开我国外贸主体不惧挑战、勇于开拓和创新突破的持续努力,也离不开中国稳定向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四季度是全年外贸旺季,相关部门将推出更多举措,帮助外贸企业冲刺收官季。根据中国海关贸易景气统计调查,出口、进口订单增加的企业占比均有提升,实现全年外贸促稳提质目标的基础更加坚实。相信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我国外贸发展有望展现出更强韧性与活力,继续为全球贸易复苏企稳发挥积极作用,带来更多新机遇。(央广网评论员 冀文超) 【编辑:曹子健】
央广财评|惠企减负疏堵解难 让市场活水长流
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复杂的外部环境,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经营主体信心、激发市场经营主体活力至关重要。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相继打出,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随后,《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抓好抓实促进民间投资工作努力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的通知》《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等一揽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举措精准发力,直指民营企业发展难点、堵点,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
企业所盼,政策所向。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通过密集推出系列扩大内需、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惠企减负政策,整治涉企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等重点工作,让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我国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在持续增强。
今年前10个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6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2385.6亿元;自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以来,初步统计,截至10月底,共检查收费单位7.44万家,减轻企业负担约15亿元;今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比上半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全国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8亿户……
2024年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为企业减负是激发企业生机活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需求一定程度上仍显不足等因素影响,今后一段时间,还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减负工作,优化营商环境。要围绕稳增长、减负担的目标,进一步抓好惠企减负政策的实施落地;要围绕涉企法规制度的实施,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要围绕提升服务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帮扶企业的工作体系;要把稳增长、减负担的要求贯穿于明年的工作中,从强化金融支持、推进减税降费、完善服务体系等多方面推动细化措施落地,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央广网评论员 于琦) 【编辑:曹子健】